广告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广告机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谁来为他们砸开被隔绝的世界

发布时间:2020-07-13 10:51:06 阅读: 来源:广告机厂家

海口灵山镇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具有暴力趋向,曾多次持刀伤人,家属不得已将他锁在后院杂物间内。 记者 苏建强 摄

9月2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要求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财政、残联等相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完善重性精神病人的医疗保障及救助政策,将重性精神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切实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如果能够再启重症精神病人解锁行动,那就太好了!”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海南省安宁医院院长陈大强在医院的义诊活动中,手里捧着这份《意见》,不禁流露出这样一句期盼。

什么是解锁行动?为何期盼再启?海南省重症精神病人治疗又面临怎样的困境?海南日报记者随即进行了调查采访。

一把锁头下的辛酸与无奈

没钱治、没处送、怕惹祸是重性精神病人被关锁的普遍原因。

2013年5月1日,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了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对关锁病人要进行解锁救治。

今年11月3日下午,在海口市灵山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医师张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灵山镇大林村委会管辖的一户人家。

穿过陈旧的石屋,走过一条左右养着鸡鸭的泥土小路,在一个破败不堪的小院子里,重症精神病人王某光着身子,骨瘦如柴,蹲在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内侧。铁门里是一间已经快要坍塌的不足10平方米的小黑屋。

见有陌生人来,王某先是躲在黑暗里探头,后来便继续蹲在地上,不停地抠弄墙砖。

王某哥哥王强告诉记者,王某已经被这样关了10年了,丧失了语言能力。“他以前好好的,突然一天就发病起来,砍伤了好几个邻居。”提起曾经的“祸事”,王强至今仍心有余悸。

“也给他治过,但是家里经济条件差,治几天,吃点药,不见好也没办法了。”王强说,由于担心王某再跑出去惹祸,家人也怕被他打,无奈之下只能把他锁起来。

“以前还进去给他送饭,洗澡,现在我们都不敢进去,一进去他就打!”王强说,每天只是把吃的东西从铁门递给王某。而王某吃喝拉撒全在小黑屋里解决。

在王某家的不远处,27岁的刘某被父母关锁在了阳台上,见到记者,他只懂得憨笑。

“不关上怎么办?”刘某的父亲刘江长叹一口气说:“不关起来,他就会到处拉尿,周围邻居意见很大。”

“我和孩子妈妈要赚钱养家,不可能时时刻刻跟着他。”刘江说他也想给孩子好好治治病,但是家里经济条件不行。“就算新农合报销了一部分,自费部分的治疗费用,对于我们这种一个月收入不到1000块的家庭,是拿不出的。”刘江说,他现在最担心,有一天自己和老伴儿走了,孩子怎么办,送去哪里。

说到这,刘江眼泪顺着他苍老黝黑的脸滑落下来。

“没钱治、没处送、怕惹祸”成了重性精神病人被关锁的普遍原因。

海南省安宁医院在2012年的调研中发现,全省被关锁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约296名。“如今,这个数字可能已经有了新的增长。”有关人士如是说。

据了解,由于专科医院卫生资源不足,海南省22家农场医院设置了精神科,收治了全省约40%的精神病人,但大部分农场医院基础设施简陋陈旧,床位拥挤,卫生条件差,安全隐患严重,也存在变相关锁现象。

一场有始无终的解锁行动

按解锁行动计划,至2012年底,关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解锁率达到60%,至2013年底解锁率达100%。然而,行动启动3个月后因资金得不到落实而终止。

“你要多吃一点饭,安心在这里治病,治好了可以早点回家。”11月3日中午,看到患者李某胃口不好,安宁医院8科主任医师许彪做起了“思想工作”。

即便李某只顾着自己吐着口水并不言语,许彪还是想多“絮叨”两句,让李某能够尽快适应住院期间的生活。

10月中旬,有省内媒体报道住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干冲区办事处南便居委会某村的34岁村民李某因为患有精神疾病,家人无力治疗又怕他出门惹事,将他关锁16年。从18岁到34岁,李某几乎与世隔绝,在一扇铁门和四面冰冷的墙壁陪伴下,度过了人生最好的年华。

海南省安宁医院在取得了民政部门的支持后,主动去李某家里,将他接到医院进行免费治疗。

“治疗后,李某需要长期服药,这样可以令他的病情得到缓解,如果恢复得好,他可以生活自理,不再需要被锁起来。”海南省安宁医院防治科科长徐锐解释了“解锁重症精神病人”的含义。

实际上,作为老“精神防治”人,像李某这样被关锁起来的重症精神病人,一直是徐锐和同事们的一块心病。他们早在调研中发现了重症精神病人被关锁的现象较为严重。

“真是可怜啊!”徐锐回想起曾经调研的场景,至今仍然倒吸一口气。

“精神病人长期‘关锁’得不到及时诊疗,对患者康复回归极为不利,有些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许彪说,这些得不到有效治疗的重症精神病患者也将是家庭和社会隐患。

“为什么不想办法把这些人解救出来呢?给予他们治疗,他们其中大部分人是可以回归社会的!”

2012年6月—9月,海南省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合对海南省精神疾病患者诊疗康复机构及管理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

同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上午,由省卫生、民政、财政、残联、慈善团体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重性精神疾病关锁患者解锁救助行动正式启动,活动将为筛查确诊的被关锁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治疗的机会。

按照计划,解锁联合救助行动将分期分批次进行,至2012年底,关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解锁率达到60%,至2013年底关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解锁率达到100%。

然而,行动在启动3个月后不得不终止。

“我们深入到各市县,接回来首批40多名被关锁重症精神病患者,并给予了规范化治疗。”海南省安宁医院副书记陈文涛全程参与了行动,他遗憾地告诉记者,最终因为救助资金得不到落实,海南省安宁医院在“自掏腰包”垫资20余万元的情况下,不得不在解锁第一批患者后无奈终止了行动。

一个“无钱医治无处收容”的解锁困境

部分解锁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好转后回到家,不是因无人监督用药病情复发,就是邻居担心有危险逼着将其再次关锁。

据了解,海南省2012年便将重性精神病纳入大病医保范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海南省安宁医院医保办主任李素花给记者算了笔账,一般一名重症精神病患者若在三级医院住院治疗,报销比例为70%,患者每月自费部分仍在1000元左右,即便在一级医院报销比例达到90%,患者每月治疗费用加上药费仍然需要数百元。

“这些钱,往往是贫困重性精神病家庭承受不起的,而且这种病人的药物不能停,意味每个月都要有药费支出,所以很多病人家属干脆放弃治疗。”李素花说道。

据介绍,对于重症精神病人,虽然目前有一些免费发放治疗药物以及生活补助项目,但覆盖人群有限,仍不能解决大多数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和用药问题。

据了解,全省登记在册重症精神病患者约3万余人,其中1万余人需要住院接受系统治疗。然而,实际入院治疗人数却有很大差距。

住院治疗只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迈出的第一步,后续的康复和回归社会,更是难上加难。

目前,全省精神疾病社区康复仍是空白。

在海口市皮防中心精神防治科科长蔡亲奕的印象中,海口市曾经解锁过一部分重性精神病患者,但治疗好转后回到家,不是因为无人监督用药病情复发,就是周围邻居担心有危险逼着患者家人将其再次关锁。

“应该有康复体系,让治疗后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能够有个过渡期,集中管理,监督他们吃药,做些手工,进行语言训练,教些生活技能。”蔡亲奕说,海南目前只有住院治疗,患者一旦回家,情况便很不好掌握,单单靠乡村和社区医生进行简单的随访,起不到根本作用。

东方市滨海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马涛管理28名重症精神病人,“我们随访时发现,如果病人不吃药,家属也不愿意监督用药,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而且有的时候随访,连个监护人都找不到。”马涛说道。

东方市八所镇滨海社区阿霞和阿花两姐妹同为重性精神病患者,曾经也被家人关锁多年。得益于2012年的解锁行动,姐妹俩得到了系统的治疗,也申请到了国家免费药物资助。

“快进来坐,我给你们拿凳子。”11月4日,记者见到姐姐阿霞时,几乎看不出她是重性精神病患者。

“控制得很好!”东方市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精神防治科副科长陈芝告诉记者,阿霞如今每个月会自己找他拿药,还能在家里做些简单的家务,照顾妹妹阿花。

“你可以试着出去找份工,或者跟别人去跳跳广场舞。”陈芝很希望阿霞能够早一天融入社会,但阿霞貌似有些胆怯和抵触,宁愿每天待在家里。

陈芝对东方市重性精神病人了如指掌,他为这些病人办残疾证、争取补贴,许多病人已经把他当做朋友。

“说真的,我们是很希望他们能有一技之长,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自己靠劳动养活自己,不再拖累家庭,防止复发避免肇事肇祸。”陈芝说,亟待这样一个机构能够帮助重性精神病人。(记者 马珂)

三亚定做职业装

东营职业装定做

石首订制西装

包头西装订做